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English

科创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科创竞赛 -> 正文

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南京师范大学选拔赛的通知

信息来源: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4-07-04

2022年,围绕“双碳”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增设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大赛以“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2023年第二届大赛由东北林业大学承办,2024年第三届大赛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

为进一步做好南京师范大学的参赛工作,根据2024年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南京师范大学选拔赛。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202411 号《关于举办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函》相关要求,现将本届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大赛名称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南京师范大学选拔赛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承办单位: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工作室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三、大赛主题及参赛项目要求


1.大赛主题:智慧双碳,创享未来

2.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须契合“智慧双碳,创享未来”这一主题,围绕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及计量体系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或行业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赛道一: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环境与复合生态保护、工业与特殊环境保护、陆海交互环境保护、区域跨介质复合污染与环境健康、生态环境大数据与系统管理、全球气候变化与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等。


赛道二: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维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等。


赛道三:双碳+电子与信息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网络与通信、多维信息处理、新一代网络、三维视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与仪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测控、微纳制造光电信息存储、互联网+创新设计、未来人居设计、未来城市及支撑技术体系、数字建筑与智能制造等。


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工程、疫苗工程、制药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海洋技术与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


赛道六: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体系构建、企业碳配额测算与信息披露、碳金融与绿色发展等。


赛道七: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碳种植业、低碳养殖业、农业固碳扩容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等。


四、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

2.参赛方式:参赛选手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单位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可同时选择多个赛题进行参赛,不同方向可以拥有不同的团队,支持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已获往届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参赛。

*单位说明: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培养单位为该团队的参赛单位。

五、作品提交要求


参赛选手填写大赛报名表(附件5),同时根据模板填写创新计划书(附件3)及其他支持信息,于720日前打包提交到邮箱nnushuangtan@163.com,作品按照学院+组长姓名+项目名称的方式命名。参赛团队队长请加QQ980889620。学校将组织统一评审,决出校赛相关奖项,并对各参赛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校赛评审结束后,各参赛作品须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报名与作品提交,参赛选手须根据模板提交创新计划书及其他可选辅佐材料,由参赛单位负责进行校级审核。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和项目内容等参赛信息不能进行调整或更改。

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组织方在征得参赛团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将参赛作品及相关信息供大赛合作方有限查询。

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六、赛程安排


1.大赛通知发布

时间:6

内容:全国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南京师范大学选拔赛通过“南师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通知。

2.校内选拔赛报名及作品提交

时间:71-720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按照作品提交要求提交校内选拔赛参赛作品。

3.校内选拔赛评审及结果发布

时间:721-727

内容: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统一评审,决出校赛相关奖项,并对每个参赛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4.作品进一步修改并提交国赛时间

时间:728-830

内容:各参赛团队作品经进一步修改后,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国赛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5.国赛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

时间:831-930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应用价值、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等角度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决赛。20249月下旬大赛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

6.国赛决赛评审

时间:1019-20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注:注册报名、资格审查和作品提交具体截止时间为当天23:59。时间如有调整,以大赛官网公布为准。


七、奖项设置


南京师范大学校内选拔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国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其中“优秀组织单位”的评奖依据为代表队的竞赛准备和精神风范,“优秀指导教师”的评奖依据为教师在参赛作品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相应奖金。

所有入围国赛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将在决赛期间进行相关展览展示。本办法解释权归大赛秘书处所有。


八、联系方式


1.大赛官方网站:

https://cpipc.acge.org.cn/

2.校内选拔赛联系人:

刘启成:18652000798      

孔晓雪:15150530243

电子邮箱:nnushuangtan@163.com

附件1: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通知.doc

附件2: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参赛指南.docx

附件3: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创新计划书模板.docx

附件4: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专家命题赛道赛题汇总.docx

附件5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报名表.docx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工作室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2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