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分子之光(Molecular Luminary)-靶向Vps34激酶的新型细胞自噬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团队成员:石佳龙、高鑫、唐中昊、周俊艺、赫佳营、刘阳、沈逸涵
指导教师:杜炳南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尝试攻克癌症这个难题,为此诞生了放射疗法、手术疗法、化学疗法和靶向药物疗法。而近几年免疫疗法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全新而高效的治疗方法。在诸多免疫疗法中,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是最有可能在未来被大规模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细胞用于调节免疫系统活化程度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检查位点在癌细胞中是不存在的。但随着肿瘤细胞的进化,这种检查点也会出现在肿瘤细胞上并因此造成“免疫逃逸”的现象。
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免疫检查点的结合,提高免疫系统活化程度,从而阻止“免疫逃逸”的发生,进而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然而,肿瘤细胞在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将具备一种微环境,我们称之为肿瘤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会拒绝T细胞的攻击,从而使肿瘤处于不受免疫应答的“冷”状态,我们将处于这种状态的肿瘤称为“冷肿瘤”。“冷肿瘤”的存在使得许多基于T细胞识别的免疫疗法失效,其中就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

Karin E. de Visser, et al. Cancer Cell, 2023;374-40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发现肿瘤细胞自噬调控的变化将使得肿瘤细胞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肿瘤细胞从不受免疫应答的“冷肿瘤”形态变为具有炎症反应且易被免疫细胞识别的“热肿瘤”。


Xia, et al. Nat. Rev. Cancer 2021;281–297
为此,“分子之光”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考证,并就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探索癌症免疫治疗方法,为解决癌症这一世界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团队成员认真分析和商议后,在众多能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起到促进作用的物质中,最终锁定了细胞中的Vps34激酶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Vps34激酶是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唯一发现的 III 类磷酸肌肽 3-激酶成员,它可以将磷脂酰肌醇磷酸化,在细胞内膜上生成磷脂酰肌醇 3-磷酸。

Simon Miller, et al. Science.2010;327(5973): 1638–1642.
Vps34激酶对细胞自噬作用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具有改变肿瘤外部形态结构的能力,是极具潜力和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


Liu, et al. Eur. J. Med. Chem. 2023; 115467

Janji Bassam, et al.Oncoimmunology 2020; 1809936-1809936.
团队期望通过有机合成,发现活性良好的、选择性的Vps34激酶抑制剂,从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到苗头-先导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再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同时尝试测试其抑制能力,最终为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提供实验材料,进而推动癌症免疫疗法的进步。

部分存在的Vps激酶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