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在美国微生物协会刊物《Microbiology Spectrum》(中科院2区期刊,IF=9.043)发表题为“Therapeutic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YH68 incombination with vancomycin and metronidazole in a primaryClostridioides difficile-infected mouse model”的研究性论文,这是继两校合作发表《Gut Microbes》、《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之后,进一步对特定益生菌“药用价值”的探究性研究成果。南师大食药院杨靖鹏、孟伶通为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

益生菌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初发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pCDI),但很少有研究深入探讨益生菌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感染后阶段。本研究采用高剂量短双歧杆菌YH68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VAN)、甲硝唑(MTR)来治疗pCDI小鼠。分别从感染前、感染后和治疗后收集小鼠粪便,并检测粪便中艰难梭菌数量和毒素水平。同时,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粪便菌群和代谢组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标志物。结果表明,高剂量YH68单用或与抗生素联用,相比抗生素的治疗更加有效,显著提高了小鼠的最终生存率。该益生菌与抗生素的配伍可降低粪便中艰难梭菌数量和毒素水平,下调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盲肠组织增生。同时,联用模式增加了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水平,以Bifidobacterium、Akkermansia、Oscillospira、unidentified_S24-7和Ruminococcus为代表的有益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这一过程伴随着次级胆汁酸、丁酸、庆大霉素C1a水平升高,原发性胆汁酸和吲哚水平降低。联合用药模式削弱了抗生素单独治疗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并促进了“康复小鼠”的菌群重建。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短双歧杆菌YH68与抗生素的配伍联用对pCDI小鼠的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单独使用。